简介:
牙周治疗是什么?你需要了解的牙龈健康知识 很多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或者感觉牙齿有些松动,却不太重视。其实,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治疗不只是洗牙那么简单,它关系到整个口腔的健康。今天就来牙周治疗的那些事,帮你搞清楚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,以及如何预防牙周问题。 牙龈出血别忽视,可能是牙
很多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或者感觉牙齿有些松动,却不太重视。其实,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治疗不只是洗牙那么简单,它关系到整个口腔的健康。今天就来牙周治疗的那些事,帮你搞清楚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,以及如何预防牙周问题。
早上刷牙时看到牙膏泡沫里带点血丝,很多人会觉得“大概是牙刷太硬了”或者“近上火”。实际上,健康的牙龈在正常刷牙时是不会出血的。牙龈出血常见的原因就是牙龈炎,也就是牙周病的初期阶段。牙龈炎是因为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齿和牙龈交界处,引发牙龈发炎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,变成牙周炎。
牙周炎就比较麻烦了,它会牙齿周围的骨头,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很多中年人说“年纪大了掉牙是正常的”,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。大多数牙齿脱落都是因为牙周炎没得到及时治疗,而不是因为年龄。
牙周治疗分为几个阶段,医生会根据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:
1. 基础治疗:针对轻度牙周问题,主要是洁治(俗称洗牙)和龈下刮治。医生会用器械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龈下的牙结石和菌斑。
2. 药物治疗:对于炎症较重的情况,医生可能会配合使用一些药物,比如漱口水或者局部用药。
3. 手术治疗:的牙周炎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,比如牙龈翻瓣术、引导组织再生术等,这些手术可以清除深层感染并促进组织再生。
4. 维护治疗:完成基础治疗或手术后,需要定期复查和维护,一般3-6个月一次,这是长期治疗的关键。
做完牙周治疗并不代表一劳永逸,后续护理同样重要:
治疗后24小时内不要喝过热的水,避免刺激治疗部位。前两天刷牙要轻柔,可以使用医生推荐的软毛牙刷。
饮食上避免、过烫的食物,建议选择温凉的软食。吸烟人士要特别注意,烟草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。
按医生建议使用漱口水,但不要长期依赖市面上的抗菌漱口水,过度使用可能口腔菌群平衡。
重要的是坚持定期复查,牙周病是慢性疾病,需要长期管理。复查时医生会检查口腔卫生状况,必要时进行清洁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,做好这些事能大大降低患牙周病的风险:
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。很多人刷牙时间不够,导致清洁不。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,将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度水平颤动。
牙线是必备品,每天少用一次。牙刷只能清洁牙齿表面70%的区域,剩下的30%需要牙线来帮忙。如果觉得普通牙线操作困难,可以尝试牙线棒或者水牙线。
定期洗牙很重要,建议每6-12个月一次。即使日常清洁做得再好,也会有牙结石形成,需要洁治来清除。
注意全身健康,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加重牙周病。保持规律作息、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对口腔健康同样有益。
很多人对牙周治疗存在误解,这里澄清几个常见问题:
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——这是错觉。洗牙只是清除了原本填塞在牙缝中的牙结石,暴露出真实的牙缝大小。牙缝本来就被牙结石撑大了,洗牙后反而有利于牙龈。
“牙龈出血就不能刷牙”——错。牙龈出血说明有炎症,更应该保持清洁,但要注意用软毛牙刷,动作轻柔。持续不刷牙只会让炎症加重。
“牙周治疗一次就能好”——不是这样。牙周病是长期积累的结果,治疗也需要一个过程,通常需要进行,之后还要定期维护。
“牙周病只是口腔问题”——新研究表明,牙周炎与多种全身疾病相关,包括心脏病、糖尿病、阿尔茨海默病等。维护牙周健康就是在维护全身健康。
出现以下症状时,建议尽快就医检查:
刷牙或使用牙线时牙龈经常出血;牙龈红肿、触碰有痛感;口气持续不好,即使刷牙后也不改善;牙齿看起来变长了(其实是牙龈萎缩);牙齿松动或移位;咬合时感觉牙齿使不上力。
特别提醒:即使没有明显症状,40岁以上人群也建议每年做一次牙周检查。牙周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,等感觉到问题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。
牙周健康是口腔健康的基础,爱护牙齿从关注牙龈开始。及时治疗牙周问题不仅能保住牙齿,还能为全身健康加分。与其等到牙齿松动才后悔,不如从现在开始重视牙龈护理。